古往今来,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俗话说,手里有饭吃,不慌不忙。范八正,食为政领。进入新世纪,无论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都没有动摇,而是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农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与此同时,中国农业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如环境压力加大、资源压力加大、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等。
如何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始终是我们国家必须面对的新的重大课题。具体来说,谁来种地,怎么种?这是今后迫切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农业机械的作用日益突出。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司司长李卫国认为,机械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的种植意愿,先进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农业投入品的减少使用。因此,农业机械化关系到整个农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链的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正因为如此,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高元恩曾表示,中国农机行业迎来了“新的黄金十年”。也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长期从事农业政策研究的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副司长方言在湖北武汉告诉记者,她参与组织的农业政策丛书已经出版,其中就有农业装备的内容。
世界上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新黄金十年”的进展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农机1688.com报道2016年中国农机市场下滑加速,今年拖拉机、收割机等大宗产品市场被业内形容为“惨淡”。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拖拉机和收割机市场下滑超过20%,为十年来的最低点。行业处于不确定状态,部分企业被迫破产重组。
市场的低迷不仅被经销处直接感知,从全球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农机展之一的中国国际农机展参展人数的变化中也清晰可见。作为展会的第一个组织者,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副会长陈涛对今年参展商数量的变化毫不掩饰。
根据陈涛提供的数据,本届农机展参展企业“换手率”达到302家,占参展企业的15%以上,数量为近年来最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的低水平运行和洗牌。
如果说“危机”是当前行业的关键词,那么“机遇”一定是另一个关键词。这一点从湖北武汉举办的2017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期间举办的世界农机峰会就可以看出。
那天有来自欧美、亚太、非洲等几十个国家相关机构的政府官员;组织机构、专家学者、制造企业、国际采购商、农民、国际媒体齐聚中国,他们相约千里,共商全球农机发展大计。这也是中国首次举办如此高规格的专门针对农机行业的国际会议。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外宾占了整个发布会的三分之一。
对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农机市场,跨国公司保持了不同寻常的关注。John Deere和Keith New Holland等世界级企业都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市场。这一点在本次农机展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与往年相比,不仅国外品牌展商的数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而且国外观众的数量也有所提升,体现了中国市场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
新机遇孕育新未来。中国市场的走势如何?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刘指出了大调整下的重大机遇。他说,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别是提出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和长期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些重要的政策信号意味着中国农业发展空将继续扩大,农业现代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农机行业的市场潜力将在结构调整中不断释放。”
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长毛红也做了预测。他认为,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我国农机市场的快速发展期已经结束,未来几年不会高速增长。由于我国农机保有量巨大,每年的更新需求将保持较高水平,这将成为市场稳步发展的有力支撑。预计今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5100-5200亿元。未来三年,随着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和对大型机械需求的增加,农业机械市场预计将以6%至7%的速度稳步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全方位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将带来机遇,加快市场需求结构的调整,小众市场的兴起将成为未来的特征。小众市场主要包括青饲料收割机、打包机等。毛特别提到,市场需求将逐渐转向智能化。现在考虑农机智能化是否为时过早?毛红觉得晚了,是时候发展智能农机了。智能化可以解决操作的便捷性和操作的准确性问题,可以解决当前农业从业人员专业性不高的问题。
人生总有起起落落,朝阳终有尽头,但又会升起,农机市场也是如此。农机行业需要在市场的相对低迷中苦练内功,做好市场调研和产品储备,为市场的新崛起做好准备。我们相信未来会一年比一年好。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锲而不舍,我们就一定能驶向农机强国的光辉彼岸。
发表评论